渔父

热度:705

简介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个人人生遇到了一种困顿,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茅盾《楚辞与中国神话》和 郭沫若《屈原研究》认为非屈原作品,而是屈原的学生宋玉或战国时期楚国的人而作。蔡靖泉《楚文学史》 亦引以上观点。主张各异,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 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朱熹、洪兴祖、王夫之等。

今人姜亮夫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 诸书中亦反复的论证,认为是屈原作品。《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全文中的人物有两个——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文章以屈原开头,以渔父结尾,中间两个自然段则是两人的对答,处处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的思想对后世道家道教影响极大。

上位词 《楚辞》篇章
作品出处 楚辞
创作年代 战国时期
原始名称 渔父
外文名 fisherman
实体注释 《楚辞》篇章
文学体裁 散文
英文名 fisherman
作者
  • 一说为战国期间的人所作
  • 屈原
  • 精选上位词
  • 一说为战国期间的人所作的书籍
  • 书籍
  • 术语
  • 渔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