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

5.4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示威 五四运动
热度:901

简介

五四运动是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而产生的,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 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1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中文名 五四运动
原始名称 五四运动
发起时间 1919年5月4日
外文名 may fourth movement
实体注释 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
开始时间 1919-05-04
性质 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结果 打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大门
英文名 may fourth movement
起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相关实体 新文化运动
Extra
  • 6月3日后转移到上海
  • 五四运动
  • 全民罢工
  • 初期北京
  • 初期学生
  • 北洋军阀释放被捕学生
  • 后演变为全民运动
  • 学生罢课示威
  • 拒签巴黎和约
  • 文化启蒙
  • 民主科学
  • 爱国救亡
  • 罢免卖国贼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上位词
  • 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
  • 中小学
  • 爱国运动
  • 群众运动
  • 非学校
  • 别名
  • 5.4运动
  • 五四新文化运动
  • 五四爱国运动
  • 五四示威
  • 口号
  • 内除国贼
  • 外争主权
  • 影响
  •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精选上位词
  • 1919年青年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
  • 事件
  • 产生
  • 历史事件
  • 术语
  • 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而产生
  • 运动
  • 精选别名
  • 5.4运动
  • 五·四运动
  • 五四新文化运动
  • 五四爱国运动
  • 五四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