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铭彝

热度:679

简介

赵铭彝(1907—1999),四川省江津(今属重庆市)人,话剧、电影评论家;1923年就读于江津中学;1926年到上海,先后攻读于大夏大学和上海大学;1927年,入南国艺术学院,开展戏剧运动;1932年,任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书记,同时,参与建立左翼电影、音乐组织;1935年被捕,次年获释,参与“重庆救国会”,任《新蜀报》编辑;抗战爆发后,参与导演话剧《保卫芦沟桥》,影响了重庆大批青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他当选为中华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各地救亡话剧团来到大后方,他积极接待和宣传,使所在的《新蜀报》成为抗战时期宣传话剧的最有成绩的媒体。1942年,在中国话剧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戏剧月报》在重庆创刊,他担任编委。同年,中国艺术剧社成立,他担任艺术委员。解放后,他曾担任重庆中华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后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中文名 赵铭彝
出生地 重庆
出生日期 1907-00-00
原始名称 赵铭彝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逝世日期 1999
上位词
  •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书记
  • 书画家
  • 人物
  • 左翼电影
  • 戏剧活动家
  • 艺术家
  • 评论家
  • 话剧
  • 代表作品
  • 在黑暗中
  • 苏联的戏剧
  • 译剧
  • 译述等
  • 毕业院校
    精选上位词
  • 中国戏剧家
  • 人物
  • 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 学院教授
  • 戏剧家
  • 教授
  • 评论家
  • 职业
  • 中国戏剧家
  • 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 教授
  • 评论家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