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

滴滴涕
热度:653

简介

DDT又叫滴滴涕,二二三,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化学式(ClC₆H₄)₂CH(CCl₃),是有机氯类杀虫剂。中文名称从英文缩写DDT而来,为白色晶体,不溶于水,溶于煤油,可制成乳剂,是有效的杀虫剂。为20世纪上半叶防止农业病虫害,减轻疟疾伤寒等蚊蝇传播的疾病危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由于其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4,4'-二氯二苯三氯乙烷 (滴滴涕)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中文名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分子式 (clc₆h₄)₂ch
分子量 354.49
别名 滴滴涕
原始名称 DDT
名称 ddt
实体注释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密度 1.55
应用 杀虫剂
水溶性 1.2 µg·l−1 (20 ℃)
精选别名 滴滴涕
Extra
  • ddt
  • “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科普中国”是为我国科普信息化建设塑造的全...
  • 什么是权威编辑查看编辑版本
  • 白色晶体
  • 上位词
  • 化合物
  •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 固体
  • 有效的杀虫剂
  • 有机化合物
  • 有机氯类杀虫剂
  • 有机物
  • 杀虫剂
  • 白色结晶
  • 外文名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安全性
  • 危害环境
  • 有毒
  • 精选上位词
  • 化学物质
  •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
  • 物质
  • 科学百科其他分类
  • 英文名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