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靖楼

热度:427

简介

边靖楼,位于山西代县县城内,人们俗称之为谯楼、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火焚,后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年)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年间均加修葺,一九五八年定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至今完好无损。

上位词 山西
中文名 边靖楼
原始名称 边靖楼
国内 1
地理位置 山西省
始建时间 一三七四年
平均评分 4.3
星级 4
景点级别 1
类型 0
Extra
  • 一三七四年
  • 边靖楼
  • 别名
  • 谯楼
  • 鼓楼
  • 地区
  • 中国
  • 亚洲
  • 山西
  • 山西省
  • 精选上位词
  • 中国景点
  • 景点
  • 谯楼
  • 鼓楼
  • 绰号
  • 谯楼
  • 鼓楼
  • 详细描述

    代县,古称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池。从隋唐到明清,她不仅是山西省北部的军事重地,而且还积淀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存。现在,巍峨屹立在县城十字街心的边靖楼,就是明朝留下来的。边靖楼,又名谯楼,当地人习惯称其为鼓楼,属于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创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被火焚毁,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重建,后来又经过各朝各代的多次补葺,现存的楼阁基本保持了明代的风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代县境内的一些旧军阀策动叛乱,明朝政府便派一些将士到此地平叛。他们平叛后,开始加固城池,修建楼阁,这座楼阁便是保存至今的边靖楼。边靖楼为当时指挥作战、了望敌情之所,取边塞安靖之意而名,意为守卫北边使之安宁。边靖楼坐北朝南,初建时通高约10米。经过近百年的时间,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楼阁的木构建筑被一场大火全部焚毁。于是,当地官员依照楼阁的原有样式重新集资修建。重建后,楼身增高到26.7米,通高增加到40米,基座长43.9米,宽34.68米,高13.3米。在基座下部有大型石券门洞南北贯通,气势颇为壮观。楼阁上三面悬匾,正面为“雁门第一关”,两侧为“声闻四达”、“威镇三关”,真实而形象地描绘了她的雄姿。当地百姓常将边靖楼与应县木塔、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铜铸菩萨相比,所以留下了“代州鼓楼应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的谚语。

    地图展示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