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

热度:512

简介

在2002年《旅行的艺术》风靡全球之后,全球广大书迷一直殷殷企盼狄波顿的新作。2004年,在各界瞩目之下,《我爱身分地位》於英国搭配由他所主持的电视节目一同推出,旋即登上英美畅销书排行榜。 艾伦‧狄波顿,1969年生于瑞士苏黎士,从八岁起在英国接受教育,曾求学於哈罗学院与剑桥大学。他通晓法文、德文及英文,才气横溢,文章智趣兼备,书写主题丰富多变。这使得他的前六部作品,包括《我谈的那场恋爱》、《爱上浪漫》、《吻了再说》、《拥抱似水年华》、《哲学的慰借》、《旅行的艺术》,不仅风靡英伦,更风行全世界,目前已有二十多国语言的译本。 狄波顿在最新作品《我爱身分地位》里,开宗明义地点出:「每个成人的人生可说都是以两种爱为主轴。第一种爱——对两性之爱的追求——早已广为流传与记载,其变幻莫测早已是音乐和文学的基本主题,而且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歌颂。第二种爱——对世人之爱的追求——则较为私密,而且充满羞辱。即使有人提起这种爱,通常也是以尖酸嘲讽的语气说出,似乎这种东西只有心怀妒意或能力不足的人才会感兴趣,不然就是单纯从经济层面来看待人类追求地位的动力。然而,第二种爱的强度、复杂程度、重要性及普遍性,都不逊於第一种,而且其中的挫折一样令人痛苦。」 狄波顿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心中比较自恋的部分感到不好意思,因此人们常常会想尽办法隐藏自己的自恋心态。然而事实上,自恋是很正常的:我们渴望别人对我们有好印象,并且对我们表示敬重。狄波顿指出:「谦逊是一种求生本能。但是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够成为重要人物。只是我们不敢承认罢了。」而顾虑别人如何看待自己,顾虑自己在别人眼中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就是所谓的「地位焦虑」。其典型的症状为依附权贵、钻营投机、为了妆点门面而过度消费,造成人们晚上辗转难眠。 狄波顿以他一贯的生花妙笔,在《我爱身分地位》中,援引思想家、艺术家及作家的观点与行径,抽丝剥茧地探索地位焦虑的根源,并且精心提供一道道消愁解虑的妙方。

上映地区 英国
上映时间 2004-03-06
中文名 身份的焦虑
原始名称 身份的焦虑
国家 uk
地区 英国
外文名 status anxiety
子类型 纪录片
导演 neil crombie
年份 2004
片长 120分钟
类别 电影
精选上位词 电影
编剧 阿兰·德波顿
英文名 status anxiety
语言 english
豆瓣短评数量 43
豆瓣评分 8.2
豆瓣评论人数 135
豆瓣长评作者 豆腐东施
豆瓣长评数量 1
豆瓣长评时间 2010-04-04
豆瓣长评标题 不焦虑,非人生
豆瓣长评赞数 24
剧情

在2002年《旅行的艺术》风靡全球之后,全球广大书迷一直殷殷企盼狄波顿的新作。2004年,在各界瞩目之下,《我爱身分地位》於英国搭配由他所主持的电视节目一同推出,旋即登上英美畅销书排行榜。 艾伦‧狄波顿,1969年生于瑞士苏黎士,从八岁起在英国接受教育,曾求学於哈罗学院与剑桥大学。他通晓法文,德文及英文,才气横溢,文章智趣兼备,书写主题丰富多变。这使得他的前六部作品,包括《我谈的那场恋爱》,爱上浪漫,吻了再说,拥抱似水年华,哲学的慰借,旅行的艺术,不仅风靡英伦,更风行全世界,目前已有二十多国语言的译本。 狄波顿在最新作品《我爱身分地位》里,开宗明义地点出:「每个成人的人生可说都是以两种爱为主轴。第一种爱——对两性之爱的追求——早已广为流传与记载,其变幻莫测早已是音乐和文学的基本主题,而且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歌颂。第二种爱——对世人之... (展开全部)

表演
  • bishop jimmy ellis../himself
  • 阿兰·德波顿/himself - presenter
  • grover norquist/himself
  • les brown/himself
  • canon jeffrey grant/himself
  • blaise pugh/himself
  • penelope leech/herself
  • stephen bayley/himself
  • 角色
  • herself
  • himself
  • himself - presenter
  • 评论
  • @@@@@该纪录片前半部分是一个英国人(瑞士人)在美国,他的气质那叫一个“突兀”,美国那叫一个”让人焦虑“,后半部分是这个英国人在英国,和谐多了。大爱alain de botton,光头有智慧~
  • allen li@@@@@镜头有的时候太近,比较亲切自然,不过信息量不大,也没有深入的感觉
  • cara@@@@@略片面
  • l@@@@@在近当代社会,衡量人的身份的标准日趋单一,就是有多少权力,有多少金钱。并且,西方社会更给人一种假象:在贵族世袭制被废除后,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去获取高贵的身份,如果不能成功,那便是个人的问题,就是个loser。于是很多人都非常焦虑,status anxiety
  • lo@@@@@重温书。我喜欢他始终不急不徐的语声和站在旁侧看各种人不同生活时的眼睛。只要有足够的积累作为基底,随心去做出来任什么样子都自然是好的。强烈情感的华彩,或是水淡言辞的温静,会看都是极美。你可以争取扩大分子,或缩小无穷大的分母。前一条路永无止尽,后一条路你若走得过了,便得到悖论的0。
  • 豆瓣短评
  • CRIMX@@@2018-06-07@@@0@@@跟书的结构一致,不一样的是可以跟着作者真切看到光怪陆离的世界。尽在不言中的镜头,被采访者耐人寻味的表情,都是文字上所没有的。
  • Cara@@@2015-09-08@@@0@@@略片面
  • freedom@@@2013-12-20@@@0@@@Alain最后让我们想想死后会留下什么东西然后再来看眼前那些身份地位金钱。还是觉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然,这本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一句话:不要让别人来告诉你该如何生活,问你自己。
  • №R5@@@2011-12-17@@@0@@@like him a lot
  • 豆瓣长评

    豆腐东施@@@2010-04-04 15:16:22@@@不焦虑,非人生@@@24@@@这本书的思路非常清晰,两大部分:困境是什么,有哪些解决方案。简而言之就是: 困境:在近当代社会,衡量人的身份的标准日趋单一,就是有多少权力,有多少金钱。并且,西方社会更给人一种假象:在贵族世袭制被废除后,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去获取高贵... (展开)@@@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3140022/@@@https://img3.doubanio.com/icon/u1458369-1.jpg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