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

热度:498

简介

学衡派是因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杂志而得名,是以《学衡》为中心﹐在思想文化界形成的一个文学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流派。

学派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宓、胡先骕。学派认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认为新文化运动为“模仿西人﹐仅得糟粕”﹔攻击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是诡辩家﹑模仿家﹑功名之士﹑政客。

学派反对新文学运动,认为文言优于白话,觉得白话是“以叙说高深之理想,最难剀切简明”,极力主张言文不能合一。以柳诒征为南雍双柱之一的东南大学,是现代儒学复兴的策源地;以其为国学支柱的学衡派,成为后世新儒家的学术滥觞。

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学衡跨学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刊行《新学衡》,提出了“全球本土化”的命题。2016年4月,南京大学学衡跨学科研究中心更名为“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

中文名 学衡派
原始名称 学衡派
Extra
  • 1922年1月创刊《学衡》杂志
  • 反对新文学运动
  • 学衡派
  • 上位词
  • 《学衡》杂志而得名
  • 文化
  • 流派
  • 代表人物
  • 吴宓
  • 梅光迪
  • 胡先骕等
  • 精选上位词
  • 文学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流派
  • 术语
  • 流派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