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 昭君墓,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 昭君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登上墓顶,可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昭君墓参观内容有:青泉牌坊、石雕嫱云、和亲铜像、董必武诗碑、昭君出塞陈列、昭君诗碑廊等。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走进陵园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95米,重5吨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阏氏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 再往北行,朝阳耸立着一块高大石碑,石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着已故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诗作《谒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石碑后方两侧,七块各代石碑历历在目。墓前有相连的两层平台。 拾级而上至墓顶,有六角攒尖兰亭一处。墓前院内,历史文物陈列厅分列东西,陈列厅内,有汉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娥眉秀发,衣袂飘飘,目视远方,栩栩如生。 据民间传说,每到深秋时节,四野草木枯黄的时候,唯有昭君墓嫩黄黛绿,草青如菌。因此历代诗人常常好用“谁家青冢年年青”“到今冢上青草多”,“宿草青青没断碑”之类的诗句寓意。据说“呼和浩特”的蒙语直译为“青城”,就是因青冢而得名的,而“青冢拥黛”也成为呼市八景之一。由于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晚霞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夕如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