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质说

热度:629

简介

热质说(caloric theory)是指在18世纪被科学界用于解释关于燃烧和热现象的一种理论。认为热的传递是由于热质(假想的无重量流体)的流动。caloric一词除译为“热质”外,还有译为“热素”的。

古代人将光焰、火和热三者模糊地等同看待。古希腊的四元素(水、土、气、火)中“火”是其中一种物质元素。古代中国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亦将“火”列为其一。古代也有少数智者认为热是一种运动。《庄子·外物篇》和《淮南子·原道训》都认为,发热 燃烧是由摩擦运动所产生的,所谓“木与木相摩则燃”。英国F.培根,R.玻意耳和牛顿等人也曾经从经验事实中得到热是微细粒子的扰动或振动的结果 。

热质说曾用来解释热的物理现象。此理论认为热是一种称为“热质”(caloric)的物质,热质是一种无质量的气体,物体吸收热质后温度会升高,热质会由温度高的物体流到温度低的物体,也可以穿过固体或液体的孔隙中。热质说在拉瓦锡1772年用实验推翻燃素说后开始盛行,拉瓦锡的《化学基础》一书就把热列在基本物质之中 。

热质说是历史上关于热的本质的一种错误理论。这个学说认为热是一种自相排斥的、无重量的流质,称作热质或热素。它不生不灭,可透入一切物体之中。一个物体是“热”还是“冷”,由它所含热质的多少决定。较热的物体含有较多的热质,冷热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时,热质便从较热的物体排入较冷的物体,直到两者的温度相同时为止。一个物体所减少的热质,恰好等于另一物体所增加的热质 。

中文名 热质说
别名 热索
原始名称 热质说
外文名 caloric theory
时间 18世纪
理论 燃烧和热现象
精选上位词 术语
英文名 caloric theory
上位词
  • 一种理论
  • 基础
  • 学说
  • 物理现象
  • 现象
  • 理学
  • 理论
  • 自然学科
  • 规律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