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

热度:556

简介

《灯下漫笔》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的作品。这篇文章通过银票贬值时期折现银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讲解了人们在危难之中容易”降格以求“的保命心态,引申到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现状,判断出中国历史中人民”做人而不得,只能做奴隶,甚至常常连做奴隶也不得“的处境;并从劳动人民地位的角度,将中国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作者通过“同化”“生活美”等实例,指明中国人民历史地位形成原因是“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礼教纲常’”。作者认为这种文化培养着中国人民的忍辱,苟安,压制的社会性格。由于这种文化在古代中国获得长期广泛认同,给人民带来畸形的满足感:“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作者比喻:“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由此,作者认为:在中国社会文明中,有人能“到了已有赴宴的资格的现在,而还替我们诅咒中国的现状者,这才是真有良心的真可佩服的人!”表达出作者批判封建文化,希望青年摆脱这种文化束缚,抛弃这种文化的想法。

这篇文章带着“进取之心”,对中国封建文明进行反思批判,反映了鲁迅“以人民地位为角度的”历史观点,对中国封建文化持否定态度的变革精神。

丛书名 中国现代散文精品文库
价格 16.50
作品出处
作者 鲁迅
出版时间 1995-00-00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创作年代 1925年
别名 灯下漫笔
原始名称 灯下漫笔
文学体裁 杂文
精选别名 灯下漫笔
豆瓣评分 8.9
页数 404页
Alias 灯下漫笔
精选上位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书籍
  • 书籍
  • 作品
  • 鲁迅的书籍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