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DEMERIT过失乐队首张真正意义上的专辑,我们看到了一支年轻有责任感的朋克乐队,它在2008年以压倒性颠覆性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正如他人所评价的那样:“过失乐队让人们认识到朋克并不只有简单的三和弦和那个高高树立的鸡冠头。”他们所代表的是更为年轻更为激进却也是更为颠覆和有思想的朋克,他们不仅在歌曲中融合很多值得推敲的编曲细节,也在歌词中反省人类自身,大到批判思想家,小到对自己生活的困惑,没有野蛮粗俗的抱怨,却是可爱的、鲜活的、上进的有为青年。 社会的弃儿“过失”似乎将在中国朋克亚文化场景里树立他们的丰碑,就如同新专辑制作人Brian Hardgroove所说的,以一种娱乐的力量来与权力斗争。Brian Hardgroove来自纽约的一支“革命性”的,以Martin Luther King(马丁•路德•金)为精神领袖的黑人政治说唱团体Public Enemy(人民公敌)。他在录音棚里塑造出来的Demerit,无论是在音乐上还是在表达中,都烙上了强烈的美国反叛音乐的印记,最明显的莫过于专辑的Intro,D.E.M.E.R.I.T部分中,在李洋喊出不愿做顺从的条形码人之前那段嘈杂,模糊但是宏阔的马丁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录音,在这里,精神的传递的确是无疆界羁绊的。 稍不留神,Brian的出席以及他的制作痕迹就会轻易地让听者混淆这张专辑的主角,这显然对Demerit是很不公正的,Demerit自己本来就是一群斗争者。在此之前的2004年,Demerit组建于青岛,之后移到北京,2006年在“性感的肌肉男”,一个美国黑市拳击手Zack作为鼓手加入后,乐队风格一下子便获得了强烈的“竞技”风格,朋克而摇滚的结构跌宕起伏,鼓点就如鼓手密集而且巧妙的拳台出击一样,而李洋的嗓音在中国的朋克唱者之中十分独特地同时具有了强烈的力量感,真诚感甚至性感。这使得这支反叛,凶猛,好战而且性感的街头朋克乐队让人开始难以肯定它的“街头”定义,或者它对街头朋克进行了硬摇滚味十足的改造,但不管怎么样,这使得Demerit开始在北京收到热烈的欢迎,也使得他们引起了唱片公司的关注,并帮助他们进行了与Brian的结合并再改造。这种改造是在杜帅取代离开北京的Zack之后,以及,几乎是在原来的专辑《Never Say Die》的曲目上进行的。Zack的离开让Demerit失去了原先的竞技的性感,而Brian后,他的制作以及多样元素的融合技巧,让《Bastards of the Nation》变得稳重,深邃,宽阔,甚至其原先放纵的骚动也在悠扬的键盘旋律,广场宣言式的吉他华彩和工整而且强烈的节奏行走中显得更加理性,从而,在大段落的合唱中,Demerit的反叛力量表现得“正式”而且气势磅礴。无论怎样,这张作品听起来具有很高的制作水准,把它称为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为地道的朋克+硬核摇滚专辑毫不过分,而且理由充分。 再一次稍不留神的话,我们可以能会让专辑中的一些个人情调从我们耳朵所收听的宏伟气势中溜走。这可能也是歌词与音乐的些许错位之处。但这是情有可原的出入,或者说,是一种对社会愤怒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一种异乡人的漂泊情绪表达对社会排斥的愤懑,正如专辑的名字:社会弃儿。Demerit生活在北京贫穷的东郊通州,在经历了从青岛到北京,在从北京市中心到郊区的二次漂移之后,自然而然地,“异轨”的艺术反叛自然而然地能够抚平一些伤口。但过分地放大这种伤口反倒削弱了马丁•路德•金更为博大的表述。不过,作为听者,我们对他们在思想上的苛求是很过分的。毕竟,音乐家不是政客,而是一种音乐的娱乐,然后在享受中传递出他的主张,所以,相比众多国内其他的乐队,从音乐,乐队气质,以及社会的意见表达(李翔特意地为每一首歌词做了详细的阐述,非常难得地认真与听者沟通)等方面来说,Demerit在其新专辑《社会弃儿》中已经表现得(迄今为止)近乎完美的了。
原始名称 | 社会弃儿 |
---|---|
发行时间 | 2008-07-01 |
唱片公司 | 兵马司唱片 |
收藏数 | 708 |
歌手 | 过失 |
语言 | 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