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道

热度:364

简介

“刻道”,苗语称“kheik det”,“kheik”为镌刻之意,“det”则是树或者木材,因此“刻道”亦称“刻木”,是在一根木棒上记录了苗族婚仪中的礼数,也是苗族最古老的刻木记事的文字符号。《刻道》的内容主要是“刻木歌”,是苗族十二路酒歌之一《开亲歌》的中间部分,也是这路歌最精彩的一节,其忠实地反映和记录了古代苗族“姑舅表婚”的历史轨迹,是一部古老的苗族婚姻史诗,也是苗族社会的“婚姻法典”。这些歌是以一根古老神秘的歌棒代代相传,歌棒一般以圆型和方型为主,通常多采用枫木、犁木或竹制作,分三面刻符号,每面匀刻符号九格,共27格符号,每格符号以横、竖、叉等组成。

《刻道》主要流传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黄平、镇远、凯里等高坡苗支系,其主要唱诵场合为婚礼、年节等喜庆场合,以两男两女以盘歌形式进行对唱。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施秉县申报的“刻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5Ⅰ—5。

中文名 刻道
原始名称 刻道
批准日期 2006年
申报地区 贵州省施秉县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遗产编号 Ⅰ-5
非遗级别 国家级
Extra
  • 2006年
  • 刻道
  • 上位词
  • 一部古老的苗族婚姻史诗
  • 中间部分
  • 国家级-非遗
  • 民间文学-非遗
  • 苗族婚姻史诗
  • 非遗-非遗
  • 精选上位词
  • 国家级-非遗
  • 术语
  • 民间文学-非遗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