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

《古文纪年》《汲冢纪年》 古文纪年汲冢纪年
热度:836

简介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被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pi zhun,“不”通“丕”)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或曰魏安厘王)的墓葬发现,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秦以前文字),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且,《竹书纪年》与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系年》相类。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说:“《竹书纪年》在研究夏代的年代问题上有其特殊意义,正在于它是现知最早的一套年代学的系统。”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此书开篇是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

国家 战国魏国
相关实体 大越史记全书
类别 编年体通史
Extra
  • 竹书纪年
  • 西晋武帝时期
  • 上位词
  • 一部史书
  • 一部学术著作
  • 一部编年体史书
  • 一部编年体通史
  • 书籍
  • 历史
  • 历史书籍
  • 历史著作
  • 史书
  • 史官
  • 春秋时期
  • 编年体史书
  • 通史
  • 别名
  • 《古文纪年》《汲冢纪年》
  • 古文纪年
  • 汲冢纪年
  • 竹书纪年
  • 原始名称
  • 《竹书纪年》
  • 竹书纪年
  • 精选上位词
  • 书籍
  • 编年体通史
  • 精选别名
  • 《古文纪年》《汲冢纪年》
  • 古文纪年汲冢纪年
  • 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