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中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郁达
热度:605

简介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丛书名 鹈鹕丛书
书号 978-7-8076-2788-3
价格 18.00元
作品出处 故都日记
作者 郁达夫
出版时间 2011-05-01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创作年代 1934年8月17日
名称 故都的秋
字数 1500余字
文学体裁 散文
类别一 图书
类别三 散文/随笔/书信
类别二 文学
装帧 平装
译者 祝鸣华编
豆瓣评分 7.8
页数 218
Extra
  • 22.0
  • 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故都的秋
  • 上位词
  • 散文
  • 文化
  • 原始名称
  • 故都的秋
  • 故都的秋(中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郁达
  •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 类别
  • 儿童文学
  • 少儿
  • 精选上位词
  • 书籍
  • 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书籍
  • 散文
  • 郁达夫的书籍
  • 精选别名

    故都的秋(中学生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