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易堂

热度:503

简介

焦易堂(1879—1950),陕西省武功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北京中国公学政法科学习。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张仲良等革命人士领导武功县光复。

辛亥革命后,焦易堂在陕西都督府供职,先后拒绝袁世凯、曹锟等人收买,致力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1916年,焦易堂在上海谒见孙中山后,奉命秘密来往于广州、上海、天津、北京、西安等地开展革命斗争,极力宣传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926年,焦易堂任北伐第二军宣慰使,促使冯玉祥、岳维峻等出师响应,使北伐取得重大胜利。1928年出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兼法制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兼任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33年与戴季陶、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力主发展大西北教育事业,振兴农业,以济民生,创办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5年出任国民党中央最高法院院长,同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在任期间,主张早日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还政于民。为此,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于1941年被迫辞去院长职务。1946年,焦易堂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赴台湾,1950年在台湾病逝,终年71岁。

中文名 焦易堂
出生地 陕西省武功县
出生日期 1879-00-00
原始名称 焦易堂
国籍 中国
地区 中国
年龄 71
民族 汉族
职业 政治家
逝世日期 1950-00-00
上位词
  • 上海
  •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
  • 中国
  • 人物
  • 军事人物
  • 历史人物
  • 国民党
  • 政治人物
  • 辛亥革命
  • 陕西省武功县人
  • 精选上位词
  •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
  • 人物
  • 县人
  • 政治
  • 政治家
  • 陕西武功县人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