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

热度:645

简介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 韵尾[-p̚],[-t̚],[-k̚]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 “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入声在汉语的保留情况及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入声在粤语、闽南语、海南话、客家语、部分赣语,完整保存韵尾三分[-p̚],[-t̚],[-k̚]。大部分赣语保留两种韵尾[-t̚]和[-k̚]。在吴语、大部分江淮官话、徽语、晋语、闽东语、莆仙语和极少数西南官话中合并为喉塞韵尾[-ʔ]。在闽中语、新湘语、闽北语、部分江淮官话和极少数西南官话中保留独立调值。

日语将入声的痕迹保存至今,但其韵尾已独立成另一个音节。相比,韩语、越南语入声字的发音,更接近现代南方汉语的发音。

现代官话(除江淮官话,下同)的特征之一是古汉语的入声消失。以失去入声的官话(包括普通话)为母语者,不经训练不能分辨入声字。由于部分原属仄声的入声字被派进平声,所以官话使用者较难判断唐诗宋词中的平仄韵律。

官话各方言入声消失的进程并不一致,总体来说,是先归并,再变成喉塞音[ʔ],后喉塞音脱落,最后并入其他调。这一过程始于唐宋间的燕云十六州,元朝官话已无入声。入声未随南宋灭亡而消失,至今仍广泛存在于南方各方言(除绝大部分西南官话)和北方晋语中。

中文名 入声
原始名称 入声
外文名 checked tone
拼音 rù shēng
注音 ㄖㄨˋ ㄕㄥ
英文名 checked tone
Extra
  • [-k̚]或[ʔ]
  • 仄声
  • 入声
  • 第四声
  • 上位词
  • 古汉语的四声之一
  • 四声之一
  • 字词
  • 有成阻和持阻阶段
  • 词语
  • 精选上位词
  • 古汉语的四声
  • 字词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