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铜鼓习俗

热度:375

简介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广西西北部及其红水河流域是保留铜鼓文化最丰富的地区,至今还在使用铜鼓的民族主要有属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傣族、侗族、水族,属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和属藏缅语族的彝族,这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和喜丧祭祀等日子击打铜鼓来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铜鼓是广西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习俗。

2006年5月20日,壮族铜鼓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壮族铜鼓习俗
原始名称 壮族铜鼓习俗
流行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申报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节日时间 三月三
节日类型 传统习俗
遗产编号 Ⅹ-61
Extra
  • 2006年5月20日
  • 壮族铜鼓习俗
  • 上位词
  • 国家级-非遗
  • 民俗-非遗
  • 非遗-非遗
  • 精选上位词
  • 国家级-非遗
  • 民俗-非遗
  • 节日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