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

热度:480

简介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中国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2006年5月20日,中国农业博物馆申报的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别名 二十四节气
原始名称 农历二十四节气
外文名 the 24 solar terms
流行地区 中国
类别 民俗
节日意义 农业文明的体现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节日起源 机构设定
英文名 the 24 solar terms
遗产编号 Ⅹ-68
Extra
  • 2006年5月20日
  • 中国农业博物馆
  • 农历二十四节气
  • 上位词
  • 人物
  • 国家级-非遗
  • 民俗-非遗
  • 补充历法
  • 非遗-非遗
  • 中文名
  • 二十四节气
  • 农历二十四节气
  • 精选上位词
  • 国家级-非遗
  • 民俗-非遗
  • 节日
  • 节日饮食
  • 春卷
  • 春饼
  • 羊肉等
  • 馄饨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