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子戏

热度:514

简介

坠子戏始称“化妆坠子”,起源于中国曲艺、戏曲之乡 萧县。以曲艺坠子的曲调为基础,吸收京剧,豫剧的一些表演方法,有单唱、对口唱、多人分唱;唱腔流畅婉转,词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流传很广,大江以北,长城内外,均有它的足迹。是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坠子戏是在1961年春,坠子剧团进京汇报演出时,在中国剧协和中国戏曲研究院联合组织的座谈会上,田汉提议将化妆坠子改名为“坠子戏”。2008年6月7日,河北省深泽县、 安徽省宿州市联合申报的“坠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序号:698 Ⅳ-97。

中文名 坠子戏
原始名称 坠子戏
批准日期 2008年6月7日
遗产类型 传统戏剧
非遗级别 国家级
Extra
  • 2008年6月7日
  • Ⅳ-97
  • 坠子戏
  • 安徽省宿州市
  • 河北省深泽县
  • 上位词
  • 传统剧目
  • 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 传统戏
  • 传统戏剧-非遗
  • 剧目
  • 剧种
  • 剧种之一
  • 国家级-非遗
  • 地方剧种
  • 地方戏曲剧种
  • 小戏
  • 戏剧
  • 戏曲剧种
  • 民俗文化
  • 现代戏
  • 说唱艺术
  • 非遗-非遗
  • 申请单位
  • 安徽省宿州市
  • 河北省深泽县
  • 精选上位词
  • 传统戏剧-非遗
  • 国家级-非遗
  • 术语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