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

乳癣 奶藓 湿敛疮 胎疮 胎癣
热度:488

简介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为发于婴儿的一种湿疮,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圣济总录》论曰小儿体有风热,脾肺不利,或湿邪搏于皮肤,壅滞血气,皮肤顽厚,则变诸癣。或斜或圆,渐渐长大,得寒则稍减,暖则痒闷,搔之即黄汁出,又或在面上,皮如甲错干燥,谓之奶癣。

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敛疮,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敛疮,为偏于湿热者。奶癣是在婴儿出生2~3个月时开始发病,一般在l~2岁以后,奶癣会自然减轻消退。本病症状可见于西医诊断的婴儿湿疹。

传染方式 无传染性
原始名称 奶癣
发病部位 头面部
外文名 infantile eczema
多发群体 1~3个月婴儿
就诊科室 儿科 儿科综合
常用检查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
常用药品 糠酸莫米松凝胶 止痒消炎水
并发疾病 丘疹性荨麻疹 牛痘样水疱病
患病比例 本病婴幼儿发生率在30%概率
易感人群 多见于肥胖婴儿
治愈率 一般经过治疗98%都能有效治疗
治疗周期 2-3个月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类别 疾病名称
英文名 infantile eczema
别名
  • 乳癣
  • 奶藓
  • 湿敛疮
  • 胎疮
  • 胎癣
  • 常见病因
  • 也有后天营养失调
  • 有先天的体质因素
  • 常见症状
  • 反复发作
  • 头皮
  • 渐侵至额部
  • 皮损好发于颜面
  • 眉间
  • 症状表现
  • 红斑样皮疹 黄色发亮结痂
  • 红斑样皮疹
  • 局部淋巴结肿大
  • 黄色发亮结痂
  • 精选上位词
  • 儿科 儿科综合疾病
  • 疾病
  • 科学百科疾病症状分类
  • 精选别名
  • 乳癣
  • 奶藓
  • 湿敛疮
  • 胎疮
  • 胎癣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