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舞

土家摆手舞 土家族摆手舞
热度:548

简介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鄂、湘、渝、黔交界的酉水河和乌江流域,以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湖北恩施自治州的来凤、湖南湘西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为主要传承地,共有四节。现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编的新版摆手舞,更易于学习和传承。

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土家语叫“Sevbax(舍巴)”或“Sevbaxbax(舍巴巴)”;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叶梯黑)。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摆手舞
原始名称 摆手舞
批准日期 2006年
申报地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绰号 土家摆手舞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遗产编号 Ⅲ—17
非遗级别 国家级
上位词
  • 传统舞蹈
  • 传统舞蹈-非遗
  • 国家级-非遗
  • 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
  • 民族
  • 舞蹈
  • 艺术形式
  • 非遗-非遗
  • 精选上位词
  • 传统舞蹈
  • 传统舞蹈-非遗
  • 国家级-非遗
  • 精选别名
  • 土家摆手舞
  • 土家族摆手舞
  • 相关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