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黄疸

热度:577

简介

核黄疸是一组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以由于先天和(或)新生儿体质因素所致的黄疸和血液内大量带核红细胞为特征,同时因胆红质对中枢神经组织的有害作用而产生神经症状。其病因主要为溶血性黄疸。临床表现分为4期:①警告期: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精神萎靡,呕吐,肌张力减退等症状,大多数黄疸急速明显加深,并出现肝、脾、心脏扩大,伴有水肿或贫血;②痉挛期:多发生在生后3~5天,轻症者出现凝视,为时很短。重者发生呕吐、昏睡、肌肉强直、角弓反张、并出现抽搐、肌阵挛发作及屏气青紫发作。约80%伴有发热;③恢复期:大多发生在生后7~8日,上述症状逐渐消失而病情恢复;④后遗症期:多发生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如若病情未缓解,进行性进展可出现持久的锥体外系症状如手足徐动症、舞蹈症、肌张力增强等,另外尚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及听觉障碍,智能障碍等。

原始名称 核黄疸
精选上位词
  • 医学术语
  • 术语
  • 相关实体